信贷融资仍是支持实体经济主体渠道
央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90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5.3%,同比高出14.2个百分点。银行业人士表示,人民币贷款占比不降反升,反映出信贷融资仍是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体渠道。
人民币贷款占比上升
人民币贷款是反映信贷投放力度的核心指标。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前三季度增加9.90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其中,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1443亿元。
采访中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前三季度信贷增长符合预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达到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近来融资速度的加快,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财政资金投放速度加快,从而带动项目资本金加速到位;二是国家9月初决定下调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从而使得同样的资本金可以撬动更多项目上马,带动了信贷投放的加快。
此外,从社会融资规模来看,201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786亿元。其中,前三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
“从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来看,人民币贷款占比不降反升,反映出信贷融资仍是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体渠道,这和今年股市IPO暂停、融资环境不理想有关,也与监管层治理同业业务导致信托贷款大幅下降、委托贷款统计口径调整有一定关系。”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记者表示。
长期贷款规模持续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00万亿元,同比多增34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75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98万亿元,同比多增95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9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0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029亿元。
“从贷款结构来看,票据融资规模被压缩,中长期贷款规模持续改善,企业短期贷款恢复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为57%,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创今年1月以来的新高。票据融资与全部贷款的占比从上月的30%降至本月的2.7%。企业短期贷款在经过两个月低迷增长之后大幅增长,占比从7%回升至35%。”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宏观经济分析师谢亚轩表示。
据谢亚轩分析,中长期贷款的改善可能与政策性金融专项债的配套贷款有关。实体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的信贷投放增加,表明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仍在延续。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对记者表示,9月份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均出现明显的回升,体现出货币对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增加。大量的信贷资金供给以及逐步下行的真实融资成本或将进一步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这可能促使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定向调控”思路不变
今年以来,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政策之一的货币政策频频出手,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举措不断。10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9省市推广试点。央行表示,此举将有利于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扩大“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叠加,无疑将使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为推进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重点领域投资提供信贷支持,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企稳。
展望2015年全年的信贷额度增长,杨驰认为,按照往年信贷规模四个季度3∶3∶2∶2的投放节奏,考虑到今年前三个季度人民币贷款规模新增9.9万亿元,全年信贷规模应该在12.5万亿元左右的水平。
杨驰同时表示,尽管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34万亿元,仍难以弥补信托、股市、银行承兑汇票增长乏力带来的融资规模下降。今年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银行放贷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低于去年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时,杨驰告诉记者,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定向调控的思路,在外汇占款放缓的背景下,探索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性银行注资等新的货币投放渠道,力图将更多资金引入“三农”、小微、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考虑到CPI增速重回1字头,PPI长期低迷,物价水平在低位徘徊为货币政策放松提供了有利条件。存贷款利率仍然有一定的下调空间,预计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流动性情况,四季度还会有降息降准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