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融资平台时代中国地方基建投融资寻求新出路后融资平台时代中国地方基建投融资寻求新出路
新华网上海1月12日电(记者吕冬)随着中国政府加速对地方债务处置,限制地方政府举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多年来为地方政府进行基建融资的融资平台公司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央政府也将在财政和吸引社会资本等多方面探索以弥补基建投资的资金缺口。
尽管融资平台代地方政府发债融资这一做法将逐步淘汰,中国国内的基建投资力度并未因此减弱,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四季度多批次批复地方基建项目,以期通过加大基建投资缓冲由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走弱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政府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批复力度能够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但改变不了经济放缓的趋势。而新一轮的基建投资也需要避免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同时他指出,当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去杠杆是一个现实的压力,同时又要增加投资,这一矛盾当下已十分突出。
“接下来资金可能会成为基建投资的瓶颈,融资平台举债模式会有所改变,今年的预判是资金来源呈分散化。”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
官方希望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来缓解资金压力。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从项目适用范围、部门联审机制、合作伙伴选择、规范价格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做好示范推进等方面,对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出具体要求。
财政部也在去年年末集中公布了30个PPP示范项目名单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项目内容横跨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领域,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
PPP模式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的水务、垃圾处理等领域开展多年,然而要将其在更广泛领域推广,部分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认为或面临挑战,推广初期料将遭遇民营资本参与热情不高,部分基建细分领域PPP模式不清晰和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
李迅雷表示,PPP模式最大的难度在于民营资本要挣钱,在一些基建项目回报尚不明确情况下,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或受影响。
“比较担心的是,目前国内企业部门总体债务水平也很高,去杠杆压力大。特别是非国企部门融资成本仍旧偏高,可能会影响民间资本投资动机。”朱海斌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则指出,PPP能否在日后成为地方基建投资的主力,取决于一些吸引民营资本投入运营的项目是否能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
长期来看,PPP为基建提供资金支持具有较大潜力,但远水难解近渴,市场人士普遍预测今年基建增速将维持20%的增长势头,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料将加大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力度。受访经济学家对今年政府财政赤字预测在2.5%-2.9%之间。
“城投公司发展了这么多年才形成了成熟的融资模式,未来新的融资模式建立有待时日,起步阶段的(融资)量一定会是很小的。”一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