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艺术需要弘扬和传承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昨天,“墨蕴书香,卷展华夏,《京江晩报·书画版》出版一周年暨‘京晚之光’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正式拉开帷幕,镇江“老书画人”和“新书画人”对镇江传统书画的历史和未来提出想法。
“感谢媒体
提供书画传承平台”
昨天上午,镇江市文联副主席蒋光年也来到“京晚之光”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蒋光年在书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自称“野逸派”的他,擅长“文人画”。“文人画”既对绘画具有很高的要求,也对书法有要求,不仅如此,“文人画”还需要作者能作诗词。蒋光年就是这样一个集绘画、书法、诗词于一身的“全能型”选手。
出生在上海的蒋光年,对镇江的人文非常感兴趣。提到镇江的名画家,蒋光年第一个想到的是米芾。蒋光年说:“米芾就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蒋光年说,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但米芾更擅长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
同样也是镇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蒋光年,认为镇江历代书法家辈出,从拥有大字鼻祖《瘗鹤铭》的焦山碑林,到米芾定居镇江四十余载,写下传世珍宝《珊瑚帖》,都为镇江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中国画最传统的技术,一些传统的笔法和构图有的已经与现代脱节了,现在许多国画的笔法和技术里都融入了西画的技术。例如油画、水彩等。”蒋光年说,“其实最传统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我们还是要弘扬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感谢《京江晩报·书画版》让镇江人感受传统文化,为书画人创作传统文化搭建了桥梁。”
“京江画派”
与“新京江画派”
“国画中的山水画历史以来就是镇江的强项”。镇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鹏举介绍,自清乾隆中期延续到道光末年的“京江画派”,在清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京江画派”主要成就在山水画方面,以镇江本地山水的“真景实境”为描绘对象,形成了“落笔浓重,丘壑严整”,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朱鹏举说,“京江画派”的形成及创作活动,不仅在镇江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地域范围,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画坛最后一个山水画派。
朱鹏举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镇江画坛,由于新老画家们的共同努力,在江苏画坛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60年代初,镇江中国画院举办了“新四军征途画展”,引起较大反响,这批画家至今仍活跃在海内外画坛。
朱鹏举回忆,从2002年开始,镇江市委宣传部从中精选出76幅诗词作品,邀请全国书法名家书写,并借用清代“京江画派”代表人物周镐创作“京江二十四景”的形式,组织创作了“镇江新二十四景”。到2005年,镇江中国画院举办了“京江画派学术论坛”和“京江画派古今展”,对京江画派进行学术研讨。2011年,镇江市文联举办了“新京江画派首届中国画双年展”。参展作品要求均为中国山水画,且以镇江地域为基本素材。“举着‘京江画派’大旗,以‘家自为法’实景山水创作风格,‘新京江画派’就此诞生了。”朱鹏举说。
除了书画,
值得传承的还有许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书法和国画,还有很多值得发扬。”蒋光年说。
镇江是一座有着丰富诗词歌赋底蕴的城市,从《华山畿》到李白的《焦山望松寥山》、苏轼的《游金山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镇江历史以来流传的诗词作品数以万计。蒋光年介绍,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百余首古诗词中,描写镇江的就有5首,为全国城市之最。而在清代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到林则徐、曾国藩等人都为镇江风景名胜撰写过楹联。
“从诗词到楹联,甚至扬剧,都需要年轻人一代一代传承。一个城市,尤其是镇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诗词、了解楹联,不仅增强了‘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的意义,也增强了年轻人的综合素质。”蒋光年说,“早在2002年,扬中就成为全国第一批诗词之乡,镇江现在是江苏省诗词之市,所以,对镇江市民来说,传统文化建设很重要。”
去年,我市创建“江苏省诗词之市”时,市文联组织有关部门,撰写了《诗词入门》和《镇江诗词一百首》等书,一起发放到了学校、机关等部门。“一开始《诗词入门》只印了4000份,后来因为太受欢迎,又临时加印了3000本。”蒋光年说。(记者 范海罡)
相关新闻
推荐信息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