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监委出台“十八条”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抓落实?
日前,省纪委监委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引起极大反响。7月27日,省纪委监委又举办了一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闻通气会。一个接着一个的举措,彰显了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心全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态度。
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民营企业家怎么看,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抓落实?日前,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陈松
22场座谈会后形成初稿
“十八条”数易其稿后方出台
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党中央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难纾困作出系统部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
省委始终把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早在2018年11月,就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拿出20条过硬的举措,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也是强化政治监督的题中之义。”这位负责人介绍,省纪委监委在借鉴省外经验基础上,组织省本级和各市(州)纪委监委先后召开 22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初稿形成后,又征求了多个相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方才出台了这个“十八条”措施,“其目的就是着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定位,督促全省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推动纾困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厚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沃土。”
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回应民企诉求
“十八条”措施共7个方面、2800余字。这份为民企准备的“礼包”有何特点亮点?
“我们从措施出台前掌握的情况看,广大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是纾困惠企政策能否真正落地落实、惠及市场主体,最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稳定发展的预期。因此,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民营企业诉求是其特点之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惠企政策落地方面,“十八条”措施要求督促各地各部门依法依规用好执行好金融、财税、社保、土地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减负输血”力度;同时,将民企反映集中的融资“难贵险”、拖欠账款等问题纳入监督范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十八条”措施提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持续优化项目投资、市场准入等环境,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招商企业和本土企业,着力破除“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励公职人员主动服务民营企业也是其特点。支持鼓励公职人员在坚守纪律红线和政策法律底线的前提下,靠前服务、积极作为,帮助民营企业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读等。同时,构建民营企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严肃查处公职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等问题。
“第三个特点是坚持实事求是,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该负责人介绍,“十八条”措施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执法中,对涉及民营企业切身利益问题,既要查清问题惩治腐败,也要保障企业经营者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在此基础上还明确了具体情况的处理原则。此外,还列出‘负面清单’,规范履职接受监督。《措施》明确提出要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甚至以权谋私的纪检监察干部予以严肃查处。”
深度沟通交流
记者帮民营企业家问落实
为推动措施的贯彻落实,7月27日,省纪委监委召开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闻通气会,邀请省内知名民营企业代表和数十家中央、省级媒体以及部分省监委特约监察员,就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行深度沟通交流。
通气会上,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向企业家和媒体介绍了《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八条措施》出台背景及意义。随后又对措施内容进行了解读。
在记者提问环节,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廉洁四川”栏目组三家媒体记者,就融资“难贵险”、“新官不理旧事”、如何强化监督等民营企业和记者关心的问题,分别向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管局、驻省经信厅纪检监察组以及成都市纪委监委提出问题。
一系列为民企保驾护航的“干货”让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泽文脸露喜悦,“纪委监委主动服务民营企业,主动跟民营企业家交朋友,我感受很深。”颜泽文认为,“十八条”措施非常到位,比如,组织万名干部进企业,主动上门关心企业发展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措施直击民营企业发展融资难、生产成本高等难点、痛点和堵点,出台及时有力。相信有纪检监察机关保驾护航,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能挺过难关,发展壮大。”群光大陆实业(成都)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高荣泽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