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滚动头条:

协会新闻

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凸显以人民为中心

时间:2017-09-29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

 【聚焦十九大】(理政“研习所”)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凸显以人民为中心

  中新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凸显以人民为中心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大量治国理政新论述,许多都围绕一个主题——人民。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一系列顶层设计无不蕴含“人民”二字。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中共核心理念和价值,也为国家治理指明了目标与方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面向中外记者作出上述宣示。2017年7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这一点,指出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戴焰军认为这体现了中共一以贯之的执政追求。

  “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

  “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说法早已有之,指的是部门和地方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力。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辛向阳认为,中南海直通人民群众,这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这意味着,中南海的决策不仅能出中南海,而且直接进入人民的心坎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原则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多次就此作出论述。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沈传亮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发展需体现在各方面工作中,包括制定国家级发展规划,补齐思想短板和发展短板,立足国情谋发展等。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习近平曾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汪玉凯表示,习近平承诺扶贫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表明他关注民生多艰。贫困是全球性难题,如果中国能率先实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将是一份历史性成绩。

  “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习近平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以来,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突破,目的是增强民众获得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韩庆祥认为,习近平特别注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路径。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八大以来,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释放出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民众感情、损害民众权益的信号。汪玉凯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此中国需继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观念障碍。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

  5年来,中共集中整饬党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随着腐败存量不断减少,如何遏制腐败增量的“防腐”将要摆到更突出的位置,“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要巩固,但夯实“不想腐”的思想基础更需久久为功。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倾听民意至关重要,中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所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汪玉凯说,从严治党更重要的是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把全社会力量都动员起来。

  “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增强,但最大教训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汪玉凯说,习近平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心中之痛,必须打破“唯GDP”的政绩观,保护好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戴焰军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毫无疑问应是十九大的主题,也是中共提出下一步工作部署的立足点。人们期待中共继续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了解和把握人民利益诉求。汪玉凯说,要以民生问题为突破口,克服和解决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落实过程中的关键性障碍,给民众更多实惠,这是十九大题中应有之义。(完)


相关新闻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