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文化
滚动头条:

国际交流

喜剧论坛有些作品认真却缺少好“玩”的灵魂

时间:2015-01-19 信息来源:不详

    陈佩斯:“精品不能用工业的模式去制造”


  从人类为什么会发笑的生理反应探究喜剧的动机,从南戏戏文追根溯源喜剧的传承脉络,从生产喜剧到培训喜剧的生产者,陈佩斯的喜剧理想近几年如他所愿地从实践走向理论。昨天,由他倡导的“北京喜剧艺术节”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首次喜剧论坛,包括他本人以及姜昆、詹瑞文、金士杰、束焕、徐昂等在内的两岸三地从事喜剧创作的人齐聚一堂,分享创作经验,不避弯路探讨当下困惑。用陈佩斯的话说,“现在很多的喜剧从业者还在重复我们当年的黑暗摸索,究其根源都是业内多年来缺失探讨切磋,没有建立正常、健康的批评环境和舆论氛围所致。”


  有些作品很认真,但却缺少好“玩”的灵魂


  在香港舞台喜剧之王詹瑞文的创作过程中,“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词汇。在他看来,“喜剧创作不能只是认真,而是要认真地玩,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吸引力的东西,有些作品很认真,但却缺少好玩的灵魂。”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金士杰同样表示,自己在1979年创办兰陵剧坊之初,曾有一位心理学博士帮助他们进行身体训练,“那时所谓的训练就是人躺在地上,互相按摩、互相踩踏,当时并不明白这样的所谓训练有什么意义。但奇怪的是,经过这样的训练,当我们排练时竟然产生了奇怪的能量,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不再害怕,由此也没有了做戏的痕迹,仿佛大家在一起‘玩’。正是这种‘玩’,让我们的第一出戏《荷珠新配》一炮而红,可见这种‘玩’出来的创作方法有多么重要。”


  我们摸索了很多年的所谓喜剧方法其实自古就有


  陈佩斯称,“1983年底创作1984年春晚小品时,马季、姜昆等人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甚至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时有些我们还不理解,但后来从演出中观众的反应发现他们的意见是对的。很多年我们都在寻找所谓的喜剧方法,但其实从南戏戏文《张协状元》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之前遵循的方法其实自古就有,比如戏弄权贵。规律不可逃避,不同的创作只是换故事而已。”


  精品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经过市场磨洗产生的


  论坛上同时发布了《2014喜剧演出行业发展报告》,从舞台喜剧演出市场规模及增长状况、创作模式、创作的困惑、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舞台喜剧的认知、舞台喜剧的消费需求等,对当今舞台喜剧进行了全方位梳理。该报告也将成为公共资源,供行业内参考。对于行业困惑,陈佩斯直言,“有量才有精品,精品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经过市场的自然磨洗才产生的,不能用工业的模式去制造。”

快速导航: